- A+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臭氧污染威胁,江苏省南京市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南京市2020年臭氧污染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精准聚焦削减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
《方案》共梳理出5 大类30 条具体措施,涵盖200余个减排工程,有望实现全年VOCs削减超3100吨,确保2020年不出现臭氧重污染天。
臭氧污染已成南京市优良天数比率提升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随着颗粒物污染逐渐改善,臭氧污染已成为制约南京市优良天数比率提升的最大障碍。
据介绍,南京臭氧污染呈现两个趋势:一是污染程度日趋加重。2017年起,南京市臭氧污染天数即超过PM2.5污染天数,成为影响优良天数比率提升的首要因子。2019年,南京市臭氧污染进一步加重,全年污染69天,几乎占污染总天数的2/3。二是2020年开局,臭氧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南京市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指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臭氧却成为唯一不降反升的指标。截至3月中旬,南京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均值同比上升超20%。
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减少臭氧污染超标天数,对于提升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完成省里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在2019年下半年大气攻坚40条的基础上,《南京市2020年臭氧污染防治方案》应运而生。这一方案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到2020 年,南京市臭氧污染天数同比2019年减少8天,确保不出现臭氧重污染天。同时,各区臭氧污染天数力争同比下降12%。
30条措施直指臭氧“死穴”
《方案》共梳理出工业源、移动源、社会面源、监测执法、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30条措施,重点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的污染削减,瞄准形成臭氧污染的两大元凶实施“定点打击”。
工业污染源管控,主要着力于对重点企业VOCs的综合整治。通过实施125个VOCs治理项目、建立VOCs总量体系、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方式,大力削减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移动源污染管控,以“车、船、油”为抓手,包括推动车辆与油品的升级、高排放车辆限行、设置黑烟车监控点等举措,进一步削减移动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管控,则瞄准了汽修行业、餐饮整治、油气回收、秸秆焚烧等领域,用6条刚性措施提升监管水平。执法监督与能力建设,侧重于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构建全市域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及监管平台,安装并联网超过200套重点管控企业的在线监控设施,安装5000套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开展大气源清单编制。
臭氧污染多发生在高温天气,《方案》提出,5月-9月,在臭氧污染超标预警情况下,对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作业、道路沥青铺设等工程(新改扩建交通工程、应急施工工程项目除外)作业中,涉及喷涂、油漆等有VOCs排放的工序实施错峰施工,原则上10点至16点不开展相关作业;在具备人工增雨条件时,由气象部门及时与生态环境部门会商,开展人工增雨。
防治臭氧污染,污染减排是核心
“没有减排,就没有环境质量的改善。”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周徐海认为,他是此次《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起草《方案》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减量、精准、科学、系统”为核心的起草原则,“减量”排在首位。
《方案》的“减量化”原则体现在,工程要减排,管理要减排,结构还要减排。125个VOCs 治理项目、60台锅炉改造工程、100家加油站实现油气三次回收……汇聚成200余个工程项目,将一个“减”字贯彻到底;建立 VOCs 总量体系、规范全过程运行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让减排照亮管理的每一处盲区;深入推进散乱污关停并转、实行柴油车淘汰,让减排附着在结构调整的每一个细节上。
此外,“精准化”意味着有的放矢。建立全市域网格化监测网络,实现精准溯源;建立全市域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实现精准调度;强化对35个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因子的管控,实现精准监管。“科学化”是坚持规范管理、科学治理、有效保障,全面提升科学治污能力。“系统化”则强调统揽全局、统筹治污、系统防治,确保各项措施有力执行。
《方案》同时附上首批125家企业和98家加油站的名单,上述单位将率先开展VOCs污染治理和油气回收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