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实践与思考

  • 崇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实践与思考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地处章江源头,全县森林覆盖率88.3%,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崇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树立“两山”理念,实施发展项目化、产业生态化、建设景区化、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按照保护优先、治理有效、发展优化、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出应有贡献。

保护绿水青山,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编制《崇义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单位GDP能耗等7项指标位居赣州市第一。

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森林、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面积,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两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9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

坚持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划定国土面积50.15%为生态保护红线,守住14.2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城镇开发边界“不越线”。

治理生态环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实行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城市浊气、燃煤烟气、农村废气“五气共治”,建成县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集中整治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107家。

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境实施河、湖、林长制,县乡村明确了184名河长。投资逾4000万元进行阳明湖水面环境专项整治;关停非法河道采砂点68个,拆除退出无序开发小水电站13座。

打好净土保卫战。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小江和扬眉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引入第三方资质机构,评估评价重金属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实施绩效。

发展生态产业,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四业”融合,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旅游,围绕构建“7+2+1”全域旅游格局,重点打造“一山一湖一居一谷一湾一梯田”旅游产业项目集群,减轻对竹木和矿产资源的依赖。“生态+”文化,挖掘利用阳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一山一园一湖一馆一院一碑”阳明文化景观群。“生态+”体育,建设阳明山运动休闲小镇,积极承办阳明山万人徒步大会等。“生态+”康养,利用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产品,打响有机、富硒、绿色品牌。

“三生”融合,构建生态生活体系。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生产和生活融合。创建一流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四改一整”工程,整治畜禽养殖企业145家。建设农村安全集中饮用水工程 22个,兴建污水处理厂20座。

生态环保与脱贫攻坚融合,建设绿色小康体系。按照生态扶贫思路,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最大限度减轻生态损害。林权抵押贷款总额全省第一,从国营林场经营收入中给每个村集体经济生态补偿0.5万元-3万元;聘请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工资年增收1万元。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探索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考核评价机制,高标准编制《崇义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试点。出台《崇义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构建了“1+5”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成立了县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环境保护委员会,积极参与同流域环境保护统一执法制度建设,健全法院、检察院环境资源司法职能配置。

积极推进改革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的退出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试点;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推行市场化资源交易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幸福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