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图为位于福州的一处黑臭水体,2017年开始采取PPP打包的方式进行治理,如今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014年~2017年,PPP模式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
2017年下半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对于一些不符合规范或不适合采用PPP方式的项目进行清理
2018年,PPP模式进行了深度调整
2018年下半年,环保行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2019年,PPP模式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今年3月7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建立PPP项目支出责任预警机制,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的地区严禁新项目入库。
“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发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及PPP,今年被提及,意味着PPP模式进一步受到了政策支持。
回顾2017年PPP项目规范以来,环保行业曾受到较大影响,导致不少环保PPP 中标“大户”陷入财务困境。不少业内人士曾一度对PPP模式持反对态度。但金永祥认为,PPP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环保企业,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我国不少环境问题。
“近两年来,如果没有PPP模式,环保行业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坦言,但是希望在三五年内还清过去几十年的环境欠账,对PPP模式寄于过高的期望也是不科学、不专业的。
今年两会期间,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报送的《关于保障环保PPP项目稳定开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以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形式提交全国政协会议,针对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
环境领域PPP项目屡受影响
不少项目被叫停,环保产业PPP市场规模缩小,环保PPP 中标“大户”陷入财务困境
“2014年~2017年,PPP模式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PPP模式进行了深度调整;2019年,这一模式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金永祥认为。
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建设热潮也从2014年开始,2017年出现退潮。
2017年下半年规范性政策紧密出台,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金[2017]92号),加强了PPP项目的规范化运行,对于一些不符合规范或不适合采用PPP方式的项目进行清理,防止PPP异化为地方融资平台,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面临着调整和挑战。
《提案》提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许多财政承受能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叫停PPP项目。有的地方政府观望中央政策导向,要求政府投资类所有续建及未开工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施工建设,现金流少,缺少经营性质的PPP项目受到严格限制,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批单项污泥、污水垃圾处理环保项目被清理或暂停。
上述情况带来的影响在环保行业中迅速显现,环保产业PPP市场规模缩小、增速下滑。据统计,从PPP项目清库以来,2017年第二季度至2018年8月底,财政部PPP项目库出库环保项目约1873个。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始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增项目数量下降、增速放缓,产业细分领域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加之金融降杠杆稳杠杆,导致许多环保PPP中标“大户”陷入财务困境。《提案》指出,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环保行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融资渠道全面萎缩,金融机构对于PPP项目贷款融资谨慎评估,政府付费类、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涨至5年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30%左右,许多进入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项目呈现难以为继的态势。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财政支出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环保项目拖欠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杨斌表示,地方政府作为PPP模式的重要参与方,履约意识和履约能力急需提高,这也是直接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因素。
金永祥关注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等提法,都对推动PPP模式是重大利好。
此外,今年3月7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最新要求,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项目中的占比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包括: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建立PPP项目支出责任预警机制,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的地区严禁新项目入库。
怎么扎实推进PPP规范发展?
加强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建立黑名单,并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挂钩,降低地方政府违约毁约风险等
记者了解到,刚出台的《实施意见》从牢牢把握推动PPP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规范管理等5个方面,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推进PPP规范发展的有关具体要求。“《实施意见》的出台表明了国家的目的是切实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扎实推进PPP规范发展。”金永祥认为。
其中,环境基础设施领域也将受益。《实施意见》提出,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及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
为引导我国环境领域PPP模式的健康发展,实现环保行业的稳健增长,《提案》建议:
第一,加强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建议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建立黑名单,并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挂钩,降低地方政府违约毁约风险,以督促履行公共服务责任。对于违约毁约而侵犯合作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地方主管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中应统筹考虑。完善PPP合同终止和回购补偿机制,建立政府PPP违约担保基金,由于法律政策变动而终止项目或不支付合法收益,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有效的投诉、赔偿和救济渠道维护应得权益。
第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环保项目建设。保障已签约和开工的PPP 项目的正常运作,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落实多部委关于鼓励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的相关政策,拓展与PPP项目周期性匹配的直接融资方式,加快PPP资产证券化和PPP项目专项债的实施。
第三,适度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服务供给能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要求,应着力补齐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财政部应指导地方政府精准把握控制地方债务的政策导向,避免“一刀切”叫停PPP项目的简单化做法,防止人为导致违约风险。污水垃圾处理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地方政府负有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义务,应保障合理再投资和优质环保项目的建设需求。
“去年部分环保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与盲目扩张关系很大。”杨斌还建议,环保企业在参与PPP项目时,一定要有理性判断,把好项目的质量关。
金永祥也持相同观点,未来要高质量建设PPP项目,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