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夜间执法人员系上“安全带”

  • 给夜间执法人员系上“安全带”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当前,随着污染防治攻坚的深入推进,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夜间监督执法活动已成为常态。与白天相比,夜间光线差,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开展夜间执法时,难免发生摔伤碰伤的情况。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笔者认为,应给夜间环境执法人员系上“安全带”。

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强化保护夜间执法人员的安全意识。应从人文关怀、调动和保护环境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层面,切实增强夜间执法人员的安全意识。应切实把夜间执法人员安全放在心上,加强夜间执法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分析夜间执法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不安全风险。作为个人,也要增强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自保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采取措施保护夜间执法人员安全。有针对性地制定夜间执法安全规定,实行夜间执法领导带队、伤情事故报告与及时处置制度。根据重点工作需要安排夜间执法活动,增强夜间执法工作的计划性,避免随意性。能白天处理的问题尽可能不安排夜间行动,能以点开展的尽量不面上撒网,尽可能缩短夜间执法时段。要预先对夜间执法对象所处位置、交通线路、检查区域范围以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情况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应加强夜间执法人员必要的安全设施配备,特别要做好突发情况应对,建立夜间突发伤情联系畅通、救治及时的“绿色通道”。对于经常担任夜间执法任务的人员,应保证其休息时间;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一般不硬性安排从事夜间执法工作,施以人文关怀。

给夜间执法人员上“保险”。夜间执法存在很多不确定风险因素,这种安全风险有的可以防范,有的却无法预料,一旦发生,对其个人和家庭会带来精神、身体、经济等多方面的负担。要解决这种后顾之忧,除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外,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可考虑给夜间执法人员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样夜间执法人员就可以丢掉思想包袱。同时,用市场化手段给予受到意外伤害人员合理赔偿,也可以减轻单位因此造成的补偿压力,为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