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两日,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吉林省辽源市仙人河黑臭问题,其实是辽源的老伤口了。
客观地说,即便在国际上,黑臭水体治理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资金投入、技术路线或管理理念的局限,一些水体的治理也大多在治理—污染—还清—再污染的怪圈中循环打转,可是,辽源这条河的问题,却很难拿这个当借口。
怎么说呢?其实在去年的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仙人河就已经是吉林的切肤之痛了。督察组认定,辽源市建成区污水管网老旧、主管线截污不彻底、溢流和渗漏严重,雨污分流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导致仙人河水体严重黑臭。辽源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在整改方案中主动承诺,花3年时间让仙人河实现长治久清。其中第一步,就是2018年12月底前,完成仙人河截污干管迁移工作。
不过从这次督察组的检查结果来看,辽源市显然失信了,因为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实在是无力回天。
我们来算一算,根据督察组的调查数据,仙人河12公里截污干管迁移工程完成67%,总长73公里的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项目完成18公里,施工开始时间分别是今年5月(按仙人河整改方案出台时间计)和7月。按照这速度,到年底,截污干管最多能完成80%,雨污管网至多完成30%。
对于解决仙人河黑臭问题,辽源市下辖的东辽县、东丰县,以及龙山、西安两区之前也是拍胸脯打过包票的。
笔者在辽源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搜索发现,辽源市下辖两县两区分别于去年6月以及今年1月全部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将 “完成《辽源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年度工作任务”列为重点工作,而这个《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做好仙人河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工作。
让人遗憾的是,此次督察发现,仙人河部分河段水体严重黑臭,漂浮垃圾、粪污,有些地方遍布垃圾,景象十分不堪,见不到半点清理的痕迹。责任书似乎成了案头摆设,辽源市这份治水工作方案恐怕也要落空了。
这次仙人河典型案例,不由让人回想起去年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的犀利话语:“全省有相当一批干部认为吉林生态环境本底较好、优势明显,对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在推进环境保护方面讲得多、做得少,发文件多、具体落实少,有的甚至说一套做一套。”
时过境迁,但这番话似乎仍然“不过时”。不知道仙人河黑臭问题相关责任人再看到这几句,是否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回顾此次第二批“回头看”已经公布的几个案例来看,如果不是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又如何会被反复掠夺而形成监管“真空”;如果岳阳绿色化工园区不是对已有的水系保护管理办法选择性无视,又怎么会对违法填湖视而不见,违规决策;如果湖北葛店对上一次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企业整改要求不细不实,整改验收流于形式,又怎么会让周围群众忍无可忍,在这次“回头看”中再被点名?
其实,对于整改工作来说,deadline绝不是第一生产力,嘴上答应快、手上慢吞吞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旧伤变顽疾。治污不能懒、不能拖,问题越小越好解决,发现越早越能解决。治污也不能靠嘴皮子,那些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地方,靠的从来都是勤奋,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