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废处理频遭“卡壳” 广东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紧急“补课”

  • 企业固废处理频遭“卡壳” 广东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紧急“补课”已关闭评论
  • A+

1.jpg

记者调研发现,广东尤其珠三角许多制造企业正都面临着相似难题:生产企业难觅固废接收处理企业,哪怕原有合作的处理企业,后者如今也难以确保会按时按量上门服务,并且处理价格明显上涨。

两辆满载工业垃圾的大车刚刚缓缓开出工厂大门,可看着厂里依旧堆积如山的工业垃圾,郭远鑫心里无论如何都放松不下来。

郭远鑫在东莞经营着一家员工数千人的制造业企业,但是最近,他碰上了“垃圾堆烦恼”,每天工厂里产生的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处消化,只能先堆着。

“好不容易求着一家处理公司来拉走两车,但腾出的地方也只够再放一个多月,之后如果不继续拉走,我们非得活活憋死了。”他说。

这一遭遇并非孤例。记者调研发现,广东尤其珠三角许多制造企业正都面临着相似难题:生产企业难觅固废接收处理企业,哪怕原有合作的处理企业,后者如今也难以确保会按时按量上门服务,并且处理价格明显上涨。

导致工业废弃物处理难题的,是日趋严格的污染防治截断了过去固废跨区域倾倒、随意处置等违法违规输出渠道,并且逐步强化向规范处置的轨道上引导。与此同时,地方固废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却也随之暴露,许多城市的固废处理处置基础设施和有资质企业稀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不过,官方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近期出台的《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全面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被列为首要任务,并明确将重点推进诸多项目,一些城市也明显加快了相关项目建设和循环经济探索步伐。

但在企业和地方看来,这些数年后方能建成的项目“远水难解近渴”。针对当前固废“消化不良”问题,受访者呼吁对过渡期安排临时性举措,如适当提高现有处理处置设施容量、通过补贴降低处理费用以减轻生产企业负担,抑或采取措施调动固废回收利用积极性等。

固废处理“消化不良”

“我现在头疼得很。”一提起固废处理,郭远鑫语气无奈。这家位于东莞市厚街镇、规模颇大的制造企业,眼下正值生产旺季,车间里人手繁忙,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源源不断产出。

但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被堆放在一处,越放越多,也在郭远鑫心里形成一道沉重的压力。

这些工业固废分为两类,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后者包括大量的油漆桶、油漆渣等,按法律规定,不能随意丢弃或处置。

一直以来,郭远鑫都是委托相关企业来接收处理,“按时拉走,该回收的回收、该烧的烧、该填埋的填埋”。可从2017年开始,郭远鑫明显感觉到变化,“去年就开始不准时上门收,今年更严重,叫都叫不来,反反复复沟通才终于来拉走两车。”

这几乎是“杯水车薪”,郭远鑫厂里积压的固废依然很多,并且按目前的生产节奏,刚腾出来的地方个把月就会堆满,“这期间如果不及时清理,我们就没地方放了,严重的话将无法继续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固废处理的费用应声而涨。郭远鑫介绍,最近一吨危废的处理价格已涨至约千元,一般固废每吨也要好几百元。

东莞另一家规模也不小的制造业企业负责人王康西直言,当前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着固废不敢乱倒,也倒不起的问题。

因为,现在环保趋严,制造企业都意识到,固废不能随便找个公司来收,而必须找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否则如果出了问题,固废输出企业也要被倒查责任,“大家都不敢冒险”。

不过,王康西说,有资质的企业不好找,而即便找到了,一询价也会被吓一跳,“一千元一吨,一些原材料进价才每吨一百元”。

“所以现在大家都只能先憋着。”王康西说。

这也成了近期许多制造企业老板们碰面时共同话题之一。

一位环保产业人士说,目前在珠三角制造业城市中,很多企业都在打听固废处理渠道,急着找人接收。而在一些城市的网联问政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有企业对此进行咨询,希望寻求政府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的一天早上,王康西惊讶地发现,工厂门口道路两侧的空地上,一夜之间突然被人倒满了建筑垃圾,一些垃圾中甚至还夹杂着楼盘的广告。他猛然反应过来:“不只是工业固废,整个固废处理都处于‘消化不良’状态。”

供需矛盾突出

今年以来,一系列雷厉风行的环保行动截断了固废尤其是危废跨区域倾倒、偷倒等不法输出渠道。比如,今年7月广东与广西就宣布构建全国首个危废跨省非法转移联防联控体系,加大打击力度。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粤桂18个跨省通道实行24小时值守,广东省内市与市交界处也是严防死守,严密封堵危废非法转移。

由此,大量危废也就逐步回归到合法规范渠道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城市的处置能力跟不上。

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陶谨坦言,近年环保升级使得危废处理需求大幅提升,已远超现有处置能力,这种不匹配正产生巨大压力。

以东莞为例,目前该市仅9家危废处置企业,并且功能单一,导致“全市危废处理能力整体偏弱”。

不过,处置企业还并非关键,更根本的还是地方固废处置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而这有着规划和建设层面上的历史性原因。

陶谨说,按此前广东宏观层面的规划部署,该省东部城市的危废都要集中到位于惠州的一处示范基地进行处置,因此其余城市原来都没建相应设施,但近年该处理设施的能力逐渐跟不上需求强度,“因为现有设施在处理总量上有严格指标控制,不能说加就加”。

“所以,最近很多生产企业都来找我们反映,企业压力很大,我们也去沟通过,周边地区就是接收不了,确实没办法。”陶谨说,这几年处理设施也在进行扩建,但速度毕竟不会那么快。

郭远鑫也说,他在反复请求处置企业前来拉走厂里固废的过程中也被告知:“拉不走不是运力问题,而是拉走了也处置不了。”

“最关键的确实是固废处理处置设施配套不足。”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金銮也坦言,虽然过去广东在规划上曾明确各区域要建危废处置中心,但存在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如今危废无法有效处置,价格也相应较高;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处置设施也确实存在薄弱环节。

“这次中央环保督察让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陶谨说,对于固废处理处置,无论是一般工业固废、危废还是建筑垃圾,过去在规划和建设上确实都存在不足,下一步必须全力“补课”。

加快设施建设“补短板”

那么,如何“补课”?今年4月出台的《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颇有对症下药的意味。这份文件强调,广东要全面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其中,针对备受关注的危废,明确广州、深圳、韶关、东莞等危废产生量较大的市要加快建设处理处置设施或依托现有设施改扩建成综合性处置设施。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危废处置中心建设,扩建广州、惠州危废安全填埋设施,到2020年力争全省年填埋处置能力增加10万吨;加快清远、佛山、肇庆、江门等市危废焚烧设施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省年焚烧处置能力增加20万吨。

陈金銮说,此番广东计划规划建设大约30个设施,而且将放开市场以加快推进。一方面,对有价、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部分,将全部市场化,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无价、需填埋、焚烧处理的部分,则提出请省属国企承担社会责任来建设,发挥兜底作用,下一步也将大力加快推进建设。

对于一般工业固废,陈金銮说,当前广东正进行摸底调研,将根据产废量明确各市需配套的处置能力,要求各市立足本地行业特点配套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如果跟不上的话将影响各地经济发展”。

同时,广东也将鼓励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产废量较大的企业依法依规自建处理处置设施,消化自身产生的工业废弃物。

广东还重点要求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陶谨分析说,当前一般工业固废大约有70-80%可回收利用,但现在很多都直接烧掉,造成浪费,原因是地方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都没很好建立起来。此番中央环保督察重视固废污染防治,亦有借此对固废管理政策和模式进行梳理,推动相关体系建立的立意。

而按广东的规划,该省到2020年基本要建成覆盖全省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体系,具体指标包括:届时全省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99%以上。

不过,采访中不少企业和地方还认为,政策着眼长远之余,也应对当务之急有解决对策。王康西表示:“抓环保企业是很支持的,但也要注重疏导。”

陶谨也表示,目前东莞已在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但再快也要一两年才能建成,这一过程中,急需一些临时性政策支撑过渡。

王康西则建议,能否加快建立固废回收制度,加快回收利用渠道的固废消化能力,给予一定的补贴即可进一步调动更多处置企业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降低固废处置价格,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