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8月的洱海清风徐徐,碧波渺渺,游人如织,拍照、嬉戏好不热闹。此时距离洱海首次蓝藻大规模爆发水质降为IV类已有15年,看上去,清澈的洱海已重现往日风彩。但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眼中,治理洱?;剐韪嗟氖?。
“初见洱海,我觉得很骄傲?!笔惫獾沽魅嘣兀?996年受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孔海南第一次来洱??疾??;匾湔馓醮罄砣死狄陨娴哪盖缀J保缀D铣?,“湖水清澈见底,湖底有水草摇曳,宛如绿林,其环湖生态、水质之良好,让我为它骄傲。”
孔海南当即决定要守护这片高原“海”,为将?;ざL嵘瞎室槌?,他努力多年,终于在2000年4月,带领20多位白发苍苍的联合国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委员驱车8小时来到洱海之畔,召开了首届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论坛。之后孔海南回国任教,继续研究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2003年洱海蓝藻爆发,规模之大,让其水质直降IV类,部分V类,水透明度不足1米?!岸>谷灰哺挥??”正忙于研究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孔海南在上海听到消息大吃一惊,随即起草洱海防污建议书。
2006年,洱海保护被纳入了“十一五”国家水专项范畴,国家专门设置“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孔海南成为负责人。2008年,满头白发的孔海南走进大理为洱海探寻污染源头。这期间,他翻山脊,过河湾,四处考察,连洱海边的农户都熟识了这位来自上海的老教授。多次考察后他得出,污染来自当地种植大蒜、放养奶牛废物的不当排放。
结论一出人声嘈杂,农户都不愿放弃这两样致富法宝,治污工作困难重重。孔海南却很体恤当地农民讨生不易,他建议当地政府出资在田间建立牛粪存储池,让农户用牛粪代替化肥,又把种植大蒜的化肥替换成配方肥,以从源头减少污染。就这样,年复一年,当地人的生计没有断,洱海水质却逐渐恢复至II类。
肥美的大理鲤鱼又跃出水面,洱海独有的海菜也重新旺盛生长,人们欢呼雀跃??缀D先椿氐绞笛槭壹绦裢费芯?。他深知,被富营养化污染的湖泊不可能一次性恢复,至少需要二、三十年,这个过程螺旋上升,稍不注意又会回到原点。
不出所料,2013年洱海再次经历大规模蓝藻爆发,这回是违建客栈、民宿无节制向洱海排污所致。洱海水质再次下降近IV类,世代居住在湖边的村民甚至称,曾嗅到湖水的阵阵恶臭,人们再次慌做一团。
此时,孔海南毅然带领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再次来到大理,参与当地修建的6座大型环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开展一系列洱海水污染治理及湖滨生态修复研究工作,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到环湖截污,从入湖河道整治到湖面水环境治理,从湖滨带建筑物违法侵占整治到生态修复,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不同的治理方式,以期将洱海治理与保护工作,从点扩展到面,形成系统。
无论是农业还是旅游业,只要排污不当,洱海治污就永无尽头。孔海南称,比起蓝藻爆发他更担心是人们的心态,“有人总是很心急,觉得环湖截污闭合,治‘海’就大功告成,恨不得让客栈一夜开遍湖边,回到从前的热闹,这种想法才是最危险的?!笨缀D辖馐统?,现在的洱海就像一个血管尽毁的人,环湖截污工程只搭起了他的主干管,想血流畅通,恢复健康,还有无数毛细血管待建。未来,洱海治污除了完善细小的排污管道,更重要的是让当地人自发防污,?;ず?。
社会发展到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空间的管控,孔海南认为,在洱海流域推行空间管控有利于洱海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如何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是当下大理市政府主管部门正在探索的课题。从水环境治理及湖滨生态修复带的角度看,划定生态?;ず煜呔褪鞘窃谥氐闵δ芮?、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出底线,实行严格?;?,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多年深入研究洱海,孔海南也看到了洱海富营养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他将洱海治污浓缩为“政府主导,依法治湖,科学支撑,全民参与”的十六字方针,并表示,在如何平衡生态?;び肷缁岱⒄沟那Ч拍烟饷媲埃;褂懈喔鍪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