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相连,坚守进退辩证法

  • 水岸相连,坚守进退辩证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在武汉,最诱人的不是武昌鱼,是武汉江滩。身处长江、汉江“两江四岸”,看着芦苇荡繁茂生长,若非远远望见江边高楼,会误以为入了乡野,重回“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境。等到回过神来,所有来客都会笑纳这张武汉新名片。

江滩的可贵,在于人的“退”,这源于忧患意识。1998年洪水滔滔,给防洪敲响警钟。近20年间,脏乱差的油罐场、砂场、仓库陆续退出,58公里江滩铺展开来。亲绿、亲水、亲民,江滩在武汉最具魅力十大景点评比中拔得头筹。

当然,武汉人也在“进”——打造“黄金水道”要进取,这也是忧患意识的产物。看中国地图,长江干支流仿若舒展的掌纹,武汉正处于掌心位置,过去一句“货到汉口活”,喊出了通江达海的舍我其谁。但武汉的水运地位也曾衰退。为此,在江滩下游30公里左右,武汉阳逻港正瞄准长江黄金水道做文章。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完工,做实汉欧班列,向内陆腹地的大通道正在打开;避免港口各自为战,做大做强港口运营产业,阳逻港正拓展通江入海新优势。

长江航道是金,江滩如碧玉,江与岸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可能,这是一种方向。沿着长江一路看下去,有前瞻性的城市,都在水岸关系上做文章。江西举全省之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上海黄浦江两岸实现45公里岸线全打通,尽管整治方法有差异,但理念大抵相通,那就是:以大保护实现“生态复绿”。

榜样不少,但一些沿江地区依然陷在认知误区里。一听要“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便一哄而上,或乱占滥用港口、岸线,或陷入粗放重复建设,甚至非法采砂。一听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么盲人摸象,要么畏葸不前,不知从何做起。其实,打造黄金水道绝不是各挖淘金通道,只有加强流域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真正发挥水运的低运费、低能耗优势;同样,加强保护也是转变发展思路,在整治岸线过程中,一些城市正是通过码头集约化发展,既节省腾退了岸线资源,又推动了港口的提质增效。

水与岸的关系,比人们想象得更亲密。我们常说,水中的问题,根子在岸上,这意味着没有发展的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就不可能守住一江清水。反过来同样成立。航道中的卡脖子问题,也会波及到岸上。比如,因为三峡通航能力接近饱和,2017年坝区船舶通航平均待闸时间要106小时,而锚泊期间船舶依靠柴油发电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因此,不解决航行的“梗阻”,就难解决水岸的生态问题。只有深刻洞悉水与岸的唇齿相依,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在生态环境、产业空间布局、港口岸线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要什么、弃什么、禁什么、干什么。

建设黄金水道与修复长江岸线复杂而艰巨,但成果不是靠空想出来的,而来自尺寸之功。走访武汉市水务局,问及江滩建设往事,相关领导直言治理理念经历转变。江滩初建时,主要想着改善“市政面貌”,后来是觉得要满足“市民休闲”,而现在,武汉很坚定地认为:江滩,为“还滩以自然面貌”而建!几十公里武汉江滩如此,几千公里的长江更如是,如何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需要实践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