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锐评:煤改气对改善空气质量带来什么效果?

  • 今日锐评:煤改气对改善空气质量带来什么效果?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是廊坊率先“煤改气”试点县。有3个乡镇连片生产人造木板,千余台燃煤锅炉四季不息。今年4月全部实施停产升级,改用燃气锅炉后,空气污染监测指数排名,由2016年同期全省排名第120名一举夺得2017年6月全省第一。事实鼓舞了全市,也增强了周边“煤改气”“煤改电”的决心。

今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第一个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回忆2016年11月~2017年3月间连续数轮的重污染过程,可谓触目惊心。尽管经过数年的持续攻坚、源头防治,空气质量已实现明显好转,但燃煤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煤灰粉尘依然严重。

2017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的人们突然发现,今年的天气不同以往,几乎每日都有蓝天白云相伴。人们发现,空气中的异味也变得轻微。专家、学者特别是奋战在治霾一线的工作人员可以用更有力的事实证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携手联防联治、控煤减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压减燃煤到底对改善空气质量能带来什么效果?笔者身在治霾一线,略知一二。仅以廊坊市为例,2013年以前,万余台大小燃煤锅炉遍布城乡,逾90万户人家,村村烧煤,户户冒烟。2016年廊坊市在市县主城区,通过取缔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数千台,通过煤改气等工程,强力取缔各类民用小炉具近25万台,一举减少燃煤逾100万吨。在留下的燃煤“尾巴”体量仍很大的情况下,由于压减燃煤对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极大作用,困扰市县主城区数十年之久的燃煤污染比2015年仍减轻20%左右,助力廊坊成功退出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倒数前十之列。

2017年,廊坊市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把严控、削减燃煤污染作为控霾“退十”保民生的重要任务,把强力推动两家使用燃煤锅炉的钢铁企业全部停产去产能、强力推动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取缔散烧煤和强力取缔2000多家涉气涉煤“散乱污”企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先行试点、鉴定气源(电源)、量力推动、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方式,又减少各类燃煤近300万吨。

进入秋冬季燃煤高峰期后的前50天时间里(11月1日~12月20日),监测数据表明,廊坊市累计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为5.0,较去年同期(9.75)下降48.7%;优良天数为36天,较去年同期(18天)增加18天,同比增加100%;重污染天数仅为1天,较去年同期(12天)减少11天,同比减少92%,空气质量达到同期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各项污染物中尤以与燃煤有关的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降最多,其中廊坊市PM2.5累计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56.9%,下降率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三;二氧化硫累计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53.8%,下降率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七;一氧化碳累计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日均浓度最高值仅为1.9毫克/立方米,而去年同期最高值高达6.2毫克/立方米,且3.0毫克/立方米及以上的天数多达17天,此项污染物下降最为明显。

燃煤污染十分严重,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对人体伤害极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不控减燃煤,就无法实现目标。通过科技支撑能力、能源保障能力的综合分析,对工业企业实际需要来讲,煤改气是首选,毋庸置疑。此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院和常驻廊坊的海创智库PM2.5防治专家小组对廊坊的污染源解析表明,廊坊的空气污染物,燃煤占比近40%左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城镇到乡村,从工业企业到民用能源,燃煤均是占据老大地位,能源使用结构基本一致。因此,从廊坊科学治霾、大力压减燃煤成功的实践表明,现阶段治霾,必须抓准源头,抓住重点,致力攻坚,矢志不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共治,不仅需要区域联防联控,更需要全民参与。源头防治,不仅需要在“治”上下大气力,更要做好“防”的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不仅需要打好、打赢,更需要持续。压减燃煤,不仅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更涉及千家万户。不仅牵扯企业生产、社会集中供暖,更牵扯广大农村地区想少花钱就实现吃喝暖“三点都办成”的群众利益。

因此,压减燃煤理所当然就成了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在防霾治污的战场上,“控”与“治”、“供”与“保”的矛盾必须处理好。

对此,笔者有4点建议。一是要坚定控煤减霾的信心。绝不能因在工作中遇到供需矛盾就因噎废食,更不能动摇科学治霾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要科学安排,统筹规划。企业控煤改气,和民间煤改气,虽然都是煤换气,但工作路数有所区别。因此,各地在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分别试点,分步实施。

三是要注重实际,尊重群众。国家和省级层面要对煤改气工程先行统筹安排。益气则气,益电则电,有特殊情况益煤则煤,但一定要用优质煤炭。工作作风要深入扎实、一线指导。要总结经验,合力攻坚,合力克难,主动在尽责中担责。

四是要体谅群众和企业的难处、难点和情绪,不搞“一刀切”。要最大限度实现区域间能源供给、奖补政策、工程规划、实施标准、安全防范、运行管理等统一部署,或者保持基本一致,平和公众心理心态,在群众的广泛了解、理解、支持、支援下,实现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联防联治,求得控煤减霾保蓝天的共同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