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目前已经接近尾声,期间各个督察组始终秉承为民情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哪些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就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最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就重点督办哪些问题,群众纷纷点赞,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正是中央环保督察制度设计的初衷所在。这次“回头看”,就是要重点检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查处、整治情况,重点督办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情况。说白了,就是看群众烦心、关心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得怎么样,群众是否认可。
然而,从各个督察组陆续公开的典型案例看,在一些地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得并不好,有的还越来越严重了。郑州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因恶臭污染问题,被居民重复举报多达80次。汕头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练江污染问题熟视无睹,练江治污计划年年落空,群众意见很大。江苏泰州整改敷衍了事,数万吨废料非法填埋长江边,群众举报不断。
类似的问题在其他被督察地方还有不少。这充分说明,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政治站位不高,不履责、不作为,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一言以蔽之,这些地方的督察整改工作没有始终秉承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既然是重大政治问题,推进起来就不能含糊;既然是重大民生问题,解决起来就不能打折扣。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三期”叠加的形势,对地方党委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关键期,就要正面回应群众期盼,拿出关键决心应对压力、拿出关键措施负重前行。面对攻坚期,就要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面对窗口期,就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在督察整改过程中,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只有始终秉承为民情怀,才能决心更大、动力更足、措施更硬、效果更好。如果还是搞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即便整改报告写得再精彩,群众也不会拥护、不会赞成、不会高兴、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