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5月22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组织召开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来自全省18个省辖市、十个直管县及各保护区负责人、社会各界、环保志愿者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团体共同参加此次宣传活动。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朝军介绍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目的在于唤起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呵护大家共同的地球家园。
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永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待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今年生物多样性的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确定这一主题是为了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第25周年,并强调国家和全球各级在实现各自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
河南生物多样性稳中向好
据介绍,河南地处我国的中东部,属于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根据初步调查,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全省已知的高等植物约有四千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8种,动物约有一万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4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
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全省具有森林、湿地、农业等多种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等,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等,农业生态系统包括种植、养殖等;在遗传多样性方面,河南省农业开垦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构成了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共有种植作物品种120多个,地方性特有的家畜家禽品种30余个,泌阳驴、南阳黄牛、固始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特有品种。
蜂鸟偶遇 王争亚拍摄于河南罗山境内
王朝军介绍,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体现得最集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于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共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0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17处;森林生态类型13 处,湿地类型11处,野生动物类型 5处,古生物遗迹类型 1处,总面积760592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4.6%。
以董寨为例,董寨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是我国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之一,也是“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和东方宝石---朱鹮重要的人工繁殖和野外栖息地。鸟类种类占我省的79%,占全国的2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各种保护措施扎实推进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各类保护工作,在认真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同时,不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全省生态系统、物种系统和遗传资源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保联合会会长王争亚拍摄与河南境内
2012年,环保部、中科院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要求,河南省首次利用“天地一体化”技术对全省生态环境开展了调查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2000至2010年间,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稳定,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整体呈现提升的趋势。该项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并获得环保部和中科院的联合表彰。
2017年,按照环保部要求,河南省还对丹江口汇水区及沿黄湿地等典型区域开展了生态状况变化(2010-2015年)调查与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汇水区的湿地面积不断增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沿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虽呈整体改善趋势,但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仍然不高,局部矿产资源开发和围垦对湿地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2015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全国共划定了35个优先区域,该省的太行山、秦岭、大别山被列入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与监管,我厅组织编制完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河南区域(2017-2030)》。该规划在全面调查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河南区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优先区域功能区划,分析了优先区域内的保护重点和保护空缺,制定了优先区域保护网络优化布局,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为我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各地保护成效百花齐放
王朝军说:“近年来,我省自然保护区为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鸡公山生态站这个科研平台,在生态公益林监测、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在植物光合研究、山地水文研究、植物样地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内昆虫的分布状况和活动规律、冬候鸟迁徙及种群变化规律、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等课题研究,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据了解,在前生态环境部和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积极实施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该项目实施期限为2010年-2014年,涉及信阳市的10个县区及南阳市的桐柏县,重点在信阳市商城县、罗山县、浉河区、光山县和新县5个县区进行示范点建设。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建设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了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也对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地方政府主流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鸟名 蓝喉蜂虎 王争亚拍摄于河南商城县境内
2017年,河南省环保厅联合省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等6家省直单位,联合开展了“绿盾2017”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严厉查处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利用这次行动对保护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保护区基本情况调查表》、 “一区一册”问题清单等工作方法。 2018年,再次联合省林业厅等6家省直单位,联合开展本省 “绿盾2018”专项行动,目前工作方案已经印发,正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河南一直注重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客观理性认识,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每年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社会各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全省各地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比如,南阳市每年持续开展“爱鸟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让公众参与到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中来。三门峡市着力打造“黄河三门峡 美丽天鹅城”的城市名片,将每年11月22日定为大天鹅保护宣传日,每年都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白天鹅保护工作的通告》,发到每位市民、游客手中,提高广大游客市民保护白天鹅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