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程序层层失灵的情况下,这个项目竟能携县政府的“令牌”一路绿灯,这何其荒谬?
“黄沙莽莽,荒芜无边。”——这就是甘肃皋兰万亩山岭、草原、植被、良田被毁灭后的场景。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调查,2013年7月,皋兰县政府与浙云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启动西环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移山、毁田、造地建园区,涉及面积达1万多亩。然而,5年过去,项目所在地却成了一片荒漠。项目毁损基本农田1800余亩,而中途因故停工,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直接损失达数亿元。
皋兰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本就严重。在此情境下,所谓的开发项目罔顾地方实际,显然是有悖生态规律的盲动。
皋兰县农牧局表示,这个项目涉及草原面积9580多亩,而超过1050亩用地项目审批权限在国务院。然而,未经过任何一级审批,县政府与涉事企业签订协议后直接开工。皋兰县环保局表示,项目是县政府招商项目,“即便没有环评手续,我们也不好说。”
事先无审批、无环评,事中无监督,事后无问责……在程序层层失灵的情况下,这个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竟能携县政府的“令牌”一路绿灯,这让人咄咄称奇。
目前,皋兰县政府已与浙云海公司签订《清算协议》,并解除此前的合作协议。但1800亩基本农田被占、被毁,荒山、林地、草原沦为万亩荒漠,如何恢复、如何补偿受损农户,这些问题的善后显然非一纸协议就能“清算”。
一个细节是,作为一个既无土地整理开发资质,也不具备道路建设资质的公司,没有经过招投标程序,就拿下了该项目。纵观整个项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触碰红线的问题,涉事部门也大多存在监管失守的责任。
基本农田红线不能逾越,生态环境不能随意破坏,政府项目必须恪守相关程序。当地“削山造地”毁田万亩谁来买单?这个问题,终归需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