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4月9日,陕西省委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就去年对商洛市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了反馈。反馈结果显示,商洛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欠账较多,2014年以来每年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自有资金占当年GDP比例低于0.1%。
改善环境离不开资金投入。其中,财政投入是基础,既能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又能带动社会投资。在发达国家,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5%至3%左右。我国上海等城市,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保持在3%。而商洛市财政对环保的投入只有0.1%,这个数字令人惊讶。究竟是商洛市财政拿不出资金,还是不想为环保多投入?
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地方对环保投入这么“小气”,就是不重视民生的体现。因此,当地需要反思每年财政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
还需注意的是,我国环保投入是否呈现上升趋势。有关人士透露,当环保投入小于GDP的1.5%,环境将持续恶化,反之环境将逐步趋好;只有当环保投入占比相当于或超过GDP的3%时,环境质量才能有效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中央层面对环保投入力度也很大,5年来对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就超过600亿元。作为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是,地方财政对环保投入究竟有多少,则不得而知。因此,笔者有3点建议:
其一,分别统计地方财政、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的相关数据,计算其占GDP的比例。这样一来,就能看到地方政府是否尽到投入责任。
其二,有关方面不妨给地方财政对生态环保的投入划定一条红线。实际投入高出红线越多,说明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越高,可在相关考核方面予以奖励。商洛市之所以多年来不舍得为生态环保投入,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
其三,建议环境保护税收要真正用于地方环境保护。今年1月1日起,《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但是要使这项税收完全用于生态环保工作,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