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

  •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论坛

进入2018年以来,面对几次重污染过程,北京市都提前做出预报,并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起到了多大的支撑作用?大数据分析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和攻关项目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进行了专访。他表示,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继续推进攻关项目的实施,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预报技术精细化发展,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

柴发合说,目前,我国重污染天气预报的空间精细化、预报时长等能力大幅提升,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

“预报技术精细化发展,为科学指导各地分级、分时有序启动预警应急奠定了基础。各地提前一两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累积起点,抓住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黄金期。”

据柴发合介绍,我国通过整合环保、气象、高校、中科院等多方面科研资源,初步建成我国最大规模的多要素、天地空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网,包括252个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站、38个颗粒物组分站、4个超级观测站、5台走航观测车、28台地基激光雷达站以及观测卫星等,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全过程监测和成因快速分析的基础能力。

此外,还建立了统一的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在“2+26”城市设置109个颗粒物组分采样点,已采集1.2万多个样品。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以实现攻关项目数据归一质控、统一管理和开放共享为导向,首次集成环境、气象、卫生和中科院系统的环境监测、科学实验、污染源、气象观测、健康风险和历史研究数据,数据与大气攻关项目组人员全面共享,以满足京津冀地区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决策的数据需要。初步建成攻关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制定数据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定,实现约2600万条环保、气象、科研各类数据共享,破解了长期以来的科研资源分散和数据共享难题。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支撑,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大气十条》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柴发合表示,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全面深入推进攻关项目实施。通过加大攻关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成因的科学认知,深入推进“2+26”城市PM2.5精细化来源解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编制、重点行业治理、人体健康影响与防护措施研究等工作。通过深入分析“2+26”城市污染特征和减排潜力,指导“2+26”城市制定“一市一策”的3年作战计划和京津冀区域中长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柴发合还表示,当前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从气候的角度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在减弱,东亚大槽在变浅,导致京津冀地区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雾霾发生率的加大。此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高位,远超环境容量。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传统煤烟型污染与PM2.5、臭氧污染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末端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小,环境压力居高不下,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更加迫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总结《大气十条》成功经验,研究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战役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柴发合说,一是坚持《大气十条》确定的治理思路和方向,继续深化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二是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重视大气氨(NH3)排放控制。三是尽快研究启动《大气十条》第二阶段工作。四是深化大气重污染形成机理的科学研究。

确定具体的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

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如何巩固?如何深化治理,挖掘潜力?柴发合表示,《大气十条》的实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下一步治理工作中这些成功的经验、措施会进一步固化,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3年作战计划,确定具体的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了空气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幅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下一步,改善目标要进一步深入论证,有的地方可能要提高要求,与人民的期盼相符合。”

在具体措施方面,柴发合说,这里面有主攻阵地、主攻方向和突破点,主攻阵地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主攻方向就是着重是解决产业结构问题、能源结构问题、交通运输结构问题。突破点就是联防联控,重点解决重污染天气应对问题。

具体到产业结构方面,重点是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并化解过剩产能,还有城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搬迁。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治理散煤,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重点是进行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调整,并通过车油路联动措施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

“下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重污染天气应对。”柴发合说,重污染天气应对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大幅减少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重污染过程,联防联控取得实效。因此要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完善重污染应急启动标准。